「賽馬會智家樂計劃」成果分享暨國際研討會2025揭幕
引領家庭融入數碼時代
計劃共舉辦逾4,800個注入數碼元素的家庭服務活動及小組 惠及 逾34萬人
全港首個跨機構家庭服務管理系統 推動社福界數碼轉型
【2025年8月26日,香港】— 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策劃及捐助的「賽馬會智家樂計劃」今日 (26日) 起舉行為期三天的「賽馬會智家樂計劃」成果分享暨國際研討會2025,開幕典禮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先生, JP、香港賽馬會董事胡家驃先生、香港浸會大學校長衞炳江教授, JP以及香港大學副校長(大學拓展)汪揚教授擔任主禮嘉賓,其他與會者包括本地與國際專家、專業人士、非政府組織及學術界。
研討會以「引領家庭融入數碼時代」為主題,本地與國際講者透過主題論壇及專題演講,除了展示「賽馬會智家樂計劃」自2018年推行以來的成果及良好案例,同時促進參加者在運用科技與數據建構創新高效家庭服務的知識傳遞與分享,並探討科技與數據如何推動家庭服務創新及促進家庭幸福。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先生, JP於致辭時表示,「賽馬會智家樂計劃」帶領社福界數碼轉型,善用資訊科技和數據,同時保留非政府機構多元服務的特色,不但大大改善資源整合的問題,亦提升家庭服務效能。期望將來可以增加數據互通,並參考計劃的成功例子,複製到其他服務範疇。
香港賽馬會董事胡家驃先生指出,馬會作為位居世界前列的慈善捐助機構,一直致力提倡運用科技推動創新,強化社福業界的能力;同時鼓勵多方協作,攜手應對不斷演變的社會需求,支持香港的長遠發展。「賽馬會智家樂計劃」結合跨界別力量,提升家庭服務的效率和質素,推動業界數碼轉型。七年多以來,計劃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實在令人鼓舞。
科技提升家庭幸福感 計劃參加者的家庭幸福感指數平均高出社區1.4分
計劃透過影響評估及向不同群組進行調查,深入了解提升「家庭幸福感指數」的重要元素,並透過融入資訊科技元素的社區及家庭活動加以推廣。自2023年起,計劃就「家庭幸福感指數」訪問了7,630名活動參加者,並與4,529名香港成年市民的基線調查(以0至10分評分,平均分6.53)作比較。結果顯示,計劃下的公眾活動參加者的平均分(7.9)顯著高於一般市民水平,反映結合創新資訊科技及數據應用的公眾活動(如親子嘉年華、網上展覽、短片創作比賽等)均有效提升香港社區的家庭幸福感。
非政府組織及服務使用者讚揚計劃推動家庭服務數碼化 提升效能及擴闊目標服務對象
前線同工指「賽馬會智家樂計劃」推動家庭服務管理數碼化,大幅節省社工處理文書工作的時間,讓社工能更專注服務使用者。計劃下的i-Connect服務管理系統革新綜合家庭服務中心運作,取代以傳統文書軟件管理,提升資料整合與查閱效率,助員工有效管理個案及規劃服務。在處理突發情況時,可及時取得所需資訊,提升應變速度。管理層亦可輕鬆掌握各區及屋苑個案分佈,督導工作因系統即時審批功能而更高效。此外,「數據分析系統」亦優化資源分配與服務規劃,有助進一步提升服務質素。與此同時,透過混合服務模式 (線上及面對面) 亦能讓以往未有接觸家庭服務的社區人士,能更有效參與家庭服務。
「賽馬會智家樂計劃」其中一個合作夥伴香港家庭福利會的服務使用者Angel分享參與計劃下的混合模式靜觀家長小組的經驗。小組結合實體與線上課程,Angel對此十分讚賞,認為能大幅提升其參與靈活及便利性,讓她能隨時隨地學習,同時亦打破地域限制,擴闊視野。小組亦透過通訊軟件建立線上互助群組,促進與媽媽們交流心得,增強抗逆力及家庭幸福感。參與各種科技結合活動讓Angel意識到使用資訊科技並非只有壞處,只要善加利用,可以接觸更多新事物,也能與孩子一同學習及進步。另一合作夥伴東華三院的服務使用者高先生及高太太參加了計劃下的夫婦工作坊,他們表示透過數碼工具—情緒手環更認識及覺察自己的情緒,進一步增強夫婦間彼此了解,有助溝通。此外,多參與融入資訊科技元素的活動,既可以提升自己的知識,亦可與子女有更多話題。
計劃主要成果一覽
- 建立全港首個專為家庭服務設計的跨機構整合服務管理系統「i-Connect」
- 建立數據分析系統,支援服務策劃與創新
- 舉辦逾4,800個應用科技的活動/小組,惠及超過34萬名服務使用者
- 舉辦超過50個融合資訊科技元素的公眾活動,向超過33萬名市民推廣家庭幸福和諧
- 推出13項實證為本的混合服務模式(線上及面對面)
- 舉行超過150個數碼知識培訓課程予社會工作者,逾3,400人次參與